来自临渭区的市人大代表陈春苗,是第四代草编省级非遗传承人,她带来的是《将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与乡村振兴结合开展乡村旅游研学的建议》。
陈春苗说,近年来,国家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将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与乡村振兴结合起来,在乡村发展旅游业,将会为乡村传统单一产业注入源头活水,促进乡村旅游业资源转化为生产力优势,以融合和全域的视角实现资源变效益,变单一产业为三产融合。
长寿塬拥有得天独厚的人文资源优势,整合丰原猕猴桃、非遗长寿塬柿子醋、崇凝关中布草鞋、花馍、崇凝红色教育基地、桥南核桃、省级非遗临渭草编传习传承基地、素心山谷里、国家航天博物馆、国家级示范美丽乡村航天生态园、天留村周边的国家级渭华起义红色教育基地,利用渭桥通市公路的地理优势,通过统一规则、统一管理和统一政策导向,形成融洽发展的初始动力,引导市场机制建立和完善,将逐步形成文旅产业发展的新模式、新业态。
(资料图)
陈春苗建议,打造长寿塬文旅精品研学线路,以文化创意为核心,构建后端产品传承。围绕生态价值转换,发展康养旅游产业,乡村文化体验产品,以非遗文化等核心元素,带动“特色镇+文旅项目+精品民宿”发展。
打造连片景观,体现景区文化氛围,加快景点连通,让游客在不间断地体验中,各景点间平滑过渡。利用文化景观资源的协同优势,打造特色品牌,提供丰富的旅游产品和业态,完善旅游产业链条,让游客全面深入地感知临渭文化。从而形成文旅产业“一业兴、百业旺,一业带百业,百业促全局”的生动局面。
完善扶持政策,加强创意人才队伍建设,建立文创智囊团,出台文旅融合高层次人才引进优惠政策,将文旅融合人才培养纳入政府计划,加大挖掘培养力度,重点培养一批从事产业开发的创新型“渭南工匠”。 华商报记者 邢雪雪
市人大代表黄秀娟
大力推进“银发友好型城市”建设
市人大代表黄秀娟说,目前,渭南市60岁以上人口达到117.3万,占比达到23.6%。“银发渭南”已经到来,原本的养老模式和养老服务方式已不能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及精神需求。
如何满足老年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如何积极缓解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的压力,助力渭南美好生活示范区建设,创建新的养老服务模式,为老年人打造新的幸福高地,是时代给养老人出的新考卷。
为推动银发经济稳步发展,黄秀娟建议,市政府可以给临渭区银发友好型城市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在资金上给予大力支持,让银发美好生活示范区、大健康智慧养老产业园区,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叫得响的一张名片。让健康养老、智慧养老做得更有温度,落地更有力度。
建议政府在采购相关银发养老服务项目上,给予倾斜支持;同时,继续支持社区和居家的养老服务工作。在硬件设施方面,增加养老床位,扩大老年人的活动空间,增加社区日间的养老床位补贴和公益性岗位。真正满足老年人养老不离家,留守不孤独。让每一位老人,每一位生活在渭南的人,都能在渭南找到价值感、归属感和幸福感,真正让渭南成为一座有品质的幸福城市。 华商报记者 邢雪雪
市人大代表李钢锋
全力提升奶山羊产业核心竞争力
来自富平县的市人大代表李钢锋,他这次带来的建议是《全力提升奶山羊产业核心竞争力》。
李钢锋说,渭南市奶山羊行业拥有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家,省级2家,富平荣获中国奶山羊基地25强之首。目前全市奶山羊存栏120万只左右,从业人员50万人左右,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但仍存在产业基础质量和结构合理化程度不高;产业资源配置不足,规模化养殖受限;产业共同体不牢固,集群竞争优势不突出;产业宣传力度偏弱,品牌力不强的问题。
他建议,加快布局自建自控奶源及技术服务再造工程,夯实产业基础。政府通过政策资金支持,对养殖户奶价实行阶梯式奖励,以价格机制鼓励散养户扩大养殖规模。扶持龙头企业通过收购、参股、控股等形式建设10000只以上标准化养殖场。配齐配强基层专业技术人员,支持打造一批技术力量雄厚、设施设备先进、与养殖利益紧密联结的新型经营主体。
优化资源供给,提升产业综合效益。整合现有闲置土地资源,为规模化养殖提供用地支撑,推广中央厨房专用混合饲料供给模式。要不断深化银企对接,拓宽融资渠道,创新以知识产权、土地经营权、养殖机械、养活体抵押贷款等金融新产品,为企业注入更多金融“活水”。
扩圈强链,提高产业竞争力。鼓励做强做优企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和创新链,横向拓展饲料加工、包装材料、现代物流、羊文化旅游等配套产业,纵向延伸产业链条,补齐在淘汰母羊和育肥公羊资源利用不足、良种交易缺失等方面诸多短板,“四链”同构、“三产”融合,完善产业图谱,形成纵横交织并行、集成发展的产业圈和产业链,打造奶山羊产业航母。
同创区域公用品牌和企业产品品牌,打造羊奶销售品牌时代。建议政府通过实施“富平山羊奶强壮中国人”全民代言行动,举办山羊奶健康中国行、奶山羊产业国际峰会、奶山羊产业文化交流和专题推介会等系列活动,持续提升奶山羊产业和羊奶产品的品牌知名度,全面开创品牌销售新时代,为助推渭南奶山羊产业高质量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华商报记者 邢雪雪